欢迎来到中天皓润(北京)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
收藏本站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文化视窗

政府工作报告三年演进切片:不变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心

政府工作报告三年演进切片:不变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心

距3月5日9时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,还有不到10个小时,作为历年会议中的重头戏,将由国务院总理所做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会再次为全球瞩目。

尽管报告的具体内容尚未揭晓,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试图从201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变化,找寻资本金融市场建设和布局的逻辑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,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、债券市场发展与改革,均已连续三年被提及,而关于深港通、注册制等曾被强调的事项,有的已得到解决或正在落实,有的则在多方斟酌推迟,政府部门“审慎、务实”的风格彰显。

“资本论”字数增减:32到85再到51

2014年至2016年,李克强总理所做的三次政府工作报告中,无一不在提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而其中涉及的资本市场建设一环,这三年的表述中不尽相同。通过这些细微改变,可以观察到本届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期许和监管策略。

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生活方方面面,提到资本市场的字数并不多,但内涵深刻,意味深远。

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及资本市场的内容主要有32字,主要涉及注册制发行以及债券市场发展等内容。

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明显扩大了对资本市场的关注范围,字数增至85字。

除了注册制和企业债外,还增加了区域性股权市场、股权众筹融资试点、信贷资产证券化、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内容,表现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全方位的重视。

到了2016年,政府工作报告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表述,仍达51个字。

而内容则偏向于改革和法治建设,还将“深港通”作为单独一项,紧跟资本市场建设之后提出。

通过比对这三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,很多是政府长期强调的问题,如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”、“债券市场发展”。

有些话题随着市场检验出现了一定变化,如“注册制”等,这种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分不开的,经历过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之后,推行“注册制”的步伐确实不宜过快。



多少目标已实现?
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作为相关部委开展工作的风向标,能够及时获得相关部门的反馈相当重要,这既能考察一个政策目标的合理性,也能检测部门机制的有效性。

其中最为典型的反馈案例便是“深港通”。2015年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均提及推进“深港通”,其于2016年12月5日推出。

这样的例子在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并不少见,一行三会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成果卓著。如“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”、“投贷联动试点顺利推进”等。

具体情况如何?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2014、2015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一行三会监管工作会议内容,进行了不完全统计,详见下表:


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这些已取得进展工作外,还有部分内容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,但目前尚处在缓慢推行过程中,未达成结果,如“巨灾保险制度”的推出。

当时针转动到2017年3月5日,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话筒前。

北京时间上午九时许,更多高屋建瓴的政策等待总理宣布,2017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,会有哪些新元素和新变化,“谜底”即将揭晓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密切关注两会新闻,我们共同拭目以待。



(来源:网络整理)